“路繞定山轉,塘連範浦橫”兩句唐詩成為轉塘地名的由來。這個位於杭州西南郊的小鎮,歷史文脈源遠流長。“現如今,中國美術學院、浙江音樂學院兩大藝術院校坐落於此,浙江文化城、中國演藝谷、之江創意園、畫外桐塢藝術小鎮先後落戶,‘文化轉塘’已成為我們響亮的金名片。”說起轉塘濃郁的文化氛圍,西湖區政協委員、轉塘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胡乃女頗為自豪。
  “轉塘匯聚了全市乃至全省的重大文化項目和資源,而區政協集聚了眾多專家學者、文藝人才以及關心支持文化建設的企業家等各界人士,是推動‘文化轉塘’建設的重要力量。要充分發揮政協平臺、組織和渠道優勢,為建設文化要素集聚、文化事業繁榮、文化產業發達、文化創新活躍的文化名鎮作貢獻。”區政協主席張岐的一番話促成了一次專項視察調研活動。去年6月,區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冒雨專題視察籌建中的浙江音樂學院,實地考察後對音樂學院的美好藍圖贊嘆不已,紛紛暢所欲言提出了自己的見解,“始終堅持高起點規劃、高標準建設的理念,把音樂學院打造成為全省的音樂聖殿、文化地標,共圓浙江人民的音樂夢;始終堅持質量第一、確保進度,本著對歷史負責、對人民負責的態度,努力把該項目建設成精品工程、優質工程和廉潔工程。”
  中國美院坐落於轉塘象山區塊,如何發揮國字號美術學院的優勢,打造環美院創意產業經濟帶是區政協一直關註的課題。張岐主席親力親為,帶領課題組走企業、訪院校,邀請裘海索、張莉萍等委員進行座談,提出了發揮美院學科優勢服務經濟文化建設、發揮集聚效應打造藝術商業街區、加強美麗鄉村規劃整治、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等意見建議,很快得到了西湖區、之江度假區管委會的採納落實。
  “政協關註點不能僅停留在陽春白雪的藝術院校,更要把目光放在下里巴人的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上。”聯繫文化工作的丁慶懷副主席如是說。而建設1000個農村文化禮堂被寫入去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,成為十件實事之一。張岐對此十分贊同。他認為,農民群眾精神家園的建設不能僅靠一齣戲、一個講座,文化大禮堂集思想道德建設、文體娛樂活動、知識技能普及於一體,將成為鄉村生活的文化地標。在張岐的推動下,區政協多次組織委員赴轉塘街道調研、指導、參與文化禮堂建設工作。
  建設一個文化禮堂,規模有大有小,少則幾十萬,多則上百萬。但大多數農村的集體經濟並不富裕,如何因地制宜,量力而行?轉塘街道政協工委通過深入調研提出採取“新建、擴建、改建”等多種形式,盤活原有集體閑置資源,對已建文體設施、各類活動室進行整合,秉承“一堂多能、一室多用、靈活多樣、功能齊全”的原則,將文化禮堂打造成為農村文化中心。例如外桐塢村原有搞封建迷信活動的聚賢廟被改建成為聚賢堂,成為村民國學課堂深受百姓歡迎。朱德元帥四訪外桐塢的佳話在當地廣為流傳,區政協委員、村黨支部書記張秀龍敏銳地抓住了這一紅色文化資源優勢,將打造朱德紀念室、元帥井、元帥茶園、元帥亭等設想付諸實施,開闢出一方紅色文化旅游新天地,得到了省委書記夏寶龍的充分肯定。省委常委、杭州市委書記龔正參觀後高興地說,“這是我至今見過的最好的文化禮堂,是杭州市文化禮堂的典範,它很好地融合了茶鄉文化、傳統國學文化、藝術文化和紅色文化,打造了具有外桐塢特色的開放式的文化禮堂。”
  文化禮堂建起來了,如果千篇一律,或者大同小異,就沒有吸引力可言。如何體現自己的特色?區政協委員、之江度假區建設局副局長徐國英在一次座談會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,要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,挖掘和傳承農村優秀傳統文化資源,註重傳統民俗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創新,著力在文化禮堂的建築風格、展示內容、活動樣式等方面形成特色、形成品牌,力爭做到“一村一色”、“一堂一品”,這樣,才能使當地群眾產生歸屬感,使禮堂成為具有強大生命力和恆久吸引力的“精神家園”。委員的建議很快得到了回應,今年動工的慈母橋村文化禮堂就以慈孝文化為主題,併在禮堂內展示長3米2、寬1米2的連篇國畫,講述古往今來母慈子孝的故事;位於轉塘街道白龍潭風景區美景聞名遐邇,大詩人李白聞之曾留下“聞道天堂龍門山,懸崖飛瀑白龍潭”的詩句,所處的龍門坎村文化禮堂就圍繞龍文化的主題作為展陳內容。
  文化禮堂如何實現常態化開放和可持續發展?如何實現構築精神家園的目標?這也是政協委員關註的焦點。在今年初的區政協四屆三次會議上,唐建瑛、潘湘虹等委員提出,要使文化禮堂真正發揮作用,必須做到有人管事,有錢辦事,有章理事。有人管事,就是要充分發揮農村文體幹部的作用,切實加強培養和指導,提高文化陣地管理能力,活動組織能力,協調能力和業務水平;有錢辦事,就是要建立完善的資金保障機制,確保建設和運行的常態化、規範化、科學化;有章理事,就是要建立農村文化禮堂各項管理制度並積極實施,確保文化禮堂有序長效運行。這些建議得到了西湖區委、區政府的採納落實。據瞭解,該區組建了一支由組織管理員、常駐管理員、文化輔導員、政策宣講員、指導聯絡員組成的隊伍,形成統一的文化禮堂建設運行隊伍;設立農村文化禮堂專項經費,每年從區級財政投入近1000萬元對農村文化設施、活動等進行補助,有效保證了農村文化禮堂的順利進行;組織專人從項目的申報、設計、實施進行全程跟蹤,並專門出台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管理辦法等制度,對農村文化禮堂日常管理、工作職責、評優考核等方面進行規範。
  書畫名家雲集,是西湖區政協的獨特人才優勢,“美麗鄉村、茶鄉龍塢”是轉塘街道另一塊金字招牌。為宣傳轉塘美麗鄉村建設成就,去年區政協選擇了“美麗鄉村”作為創作主題,組織鮑賢倫、劉江、趙雁君、高法根、蔣北耿、宋濤等書畫名家深入上城埭、外桐塢等茶村實地採風,用筆墨和情感精心創作《龍塢茶香》、《好茶產自雲霧來》、《最美是西湖》、《七律外桐塢》等佳作,併在各村、社區巡展,受到了觀者的歡迎和好評。
  既有妙筆丹青,更有繞梁之音。“千百年來,轉塘人民辛勤勞作、繁衍生息,流傳了一批反映當地百姓生產生活的民間小調。”區政協委員、區文廣新局副局長宋靜介紹說。在一次傳承研討會上,文藝界委員觀看了民間小調在茶園內的現場展示,聲情並茂的打夯調、原汁原味的民歌聯唱、百姓淳樸原始的唱腔與大自然渾然一體,新穎的表演形式令在場委員贊不絕口,並就曲譜、歌詞及音樂表演形式,進行深入挖掘和研究,收集創作一批新作品。在委員的關註、支持、推動下,《轉塘民間小調》被列為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。
  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,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,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。”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如春風化雨、浸潤人心。最是文化能致遠,對於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,使西湖區政協在推動“文化轉塘”建設方面不遺餘力。張岐說,“下一步,區政協將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,把散落的歷史文化碎片串珠成鏈,保護優秀歷史文化遺產,在廣闊的田野里培育文化的種子,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在轉塘開花結果!”
  (原標題:最是文化能致遠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k24gkntb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